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民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升本专业 招生人数 本科类型
南宁学院 81001 土木工程 338 民办
南宁学院 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25 民办
南宁学院 120105 工程造价 250 民办
南宁学院 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22 民办
南宁学院 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219 民办
南宁学院 81801 交通运输 173 民办
南宁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137 民办
南宁学院 120201 工商管理 123 民办
南宁学院 120203 会计学 119 民办
南宁学院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11 民办
南宁学院 020307T 经济与金融 110 民办
南宁学院 120304 财务管理 87 民办
南宁学院 120106 人工智能 76 民办
南宁学院 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63 民办
南宁学院 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 民办
南宁学院 120202 数字经济 57 民办
南宁学院 80905 物联网工程 53 民办
南宁学院 80703 通信工程 48 民办
南宁学院 80902 软件工程 47 民办
南宁学院 82801 建筑学 30 民办
南宁学院 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26 民办
南宁学院 120602 物流工程 24 民办
考试科目

南宁学院

        南宁学院的前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于1985年创办的邕江大学,2009年,南宁市政府委托南宁威宁集团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办学,成为共同举办者,双方在章程中明确不从办学中获取经济回报;2011年,合作共建的新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学校设有专业二级学院10个,开办本科专业38个,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等5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2555人。

       【办学思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道路,贯彻“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以“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心,铸造应用型特色之魂、立稳服务地方发展之根、强固产教融合之本,努力为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广西新增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首批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首批自治区大创项目实施优质校。

       【办学条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不孤湖”景区坐落在校园内。校园占地面积75.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018亿元,建有智能制造研创中心、列车驾驶操控实验室、BIM实验室、艺术大师工坊、商科仿真模拟综合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室395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市厅级教学科研平台11个。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原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广西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有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校外实习基地227个。图书馆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52.04万册,电子图书255.37万册,数据库35个。

       【师资队伍】学校“教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构、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建构模式基本形成,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04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38.8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9.29%。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艺术大师以及企业技术专家等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学校教师连续三届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均获自治区一等奖,并获得国赛参赛资格。

       【人才培养】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应用型理论研究,促进办学理念向应用型转变,结集出版了《创新创业教育新体验》《实践教学改革新体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体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等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10部、《变道超车——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探索》《因类育人——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讲演录》专著2部。深化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思路向应用型转变,拥有广西重点(培育)学科1个、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重点(特色)建设专业9个,建有国家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一流课程12门,入选广西创优计划项目4个;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向应用型转变,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重建课程实施生态,开展了100门本科示范课程和77门专业核心课程和61门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1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转变,探索并形成6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获批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向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规格转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入选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学院。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累计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立德树人】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有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五育并举”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新格局,4个二级学院获批第三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学校不断完善思政工作体系,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培育形成“英雄精神传承”和“不孤志愿服务”两大德育品牌,有效培养学生崇尚英雄精神和公益奉献精神。“十四五”以来,学校立项自治区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思政课教师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思政类教学竞赛奖励60余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100%,相关育人成效被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宁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广西平台相继报道。

       【应用研究】学校重视开展应用研究工作。建有科研平台38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5个,市厅级平台9个。2022—2023年,学校获纵向项目立项196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4项、市厅级项目159项、县局级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358项,科研经费分别达3055.02万元、3909.11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74篇;授权发明专利3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7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6件;参编各类标准3项;8篇信息报告被市厅级以上单位采用;专利成果转化188件次。在2022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南宁学院位列第29位,获“目前处于最佳科研生态位的民办本科院校”的评价。

       【国际交流】学校将东盟国家和周边地区作为交流合作重点,拥有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导,南宁学院牵头,名校、名企参与共建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搭建了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合作交流平台;学校成立东盟学院,开拓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首批7所高校参与共同成立南宁学院-东盟高校“有邻联盟”,首批10所高校参与共同成立应用型高校“不孤联盟”。成功举办应用型高校开放合作发展论坛,共有27所国外高校、15所国内高校、18家企业共计150余名嘉宾参会,签订合作项目43项,揭牌成立数字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南宁学院-博特拉商学院MBA中心、南宁学院-高科国际教育中心。与泰国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吉隆坡建设大学3所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培养质量】学校历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同期广西高校的平均水平,已连续13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十四五”以来,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01项,省部级奖项2427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国家4银、14铜,自治区51金、89银、222铜,成绩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学校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同类本科高校全国第47位。

       本科办学以来,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和社会的关注与鼓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李晓红等领导以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后到校调研指导,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近90多次受邀在国家和自治区内外各类平台上分享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验,近200所区内外兄弟院校到校就应用型本科建设进行考察交流;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和广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2016年,学校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2021年,学校获评“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2022年,学校获评“广西首批绿色学校”。“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南宁学院排名全国民办高校第24位,是唯一进入全国50强的广西民办高校。

(数据更新至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