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民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升本专业 招生人数 本科类型
电子商务 273 民办
工业工程 708 民办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96 民办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79 民办
财务管理 533 民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59 民办
环境设计 234 民办
电子信息工程 195 民办
自动化 181 民办
市场营销 166 民办
休闲体育 161 民办
视觉传达设计 119 民办
通信工程 102 民办
网络工程 94 民办
人力资源管理 85 民办
国际经济与贸易 80 民办
机械电子工程 79 民办
酒店管理 75 民办
软件工程 75 民办
数字媒体艺术 44 民办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7 民办
测控技术与仪器 35 民办
物联网工程 30 民办
产品设计 27 民办
动画 21 民办
智能制造工程 20 民办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4 民办
国际商务 6 民办
合计 4928 民办
考试科目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创建于2001年,前身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信息科技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普通高校,更名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学校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城区。校舍建筑总面积58.9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宜人,建筑文化底蕴浓厚,呈山水与人文相交融、建筑与自然相得宜、书香与智慧相结合的校园特色。校内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体育馆及食堂均配备冷暖空调,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历经20余年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民办大学。学校秉持“以终为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桂林,服务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开阔视野,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素养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被新华网评选为“2022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学校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获评为自治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0%、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比达84%。学校下设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外贸与外语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数学教研部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4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3个省、自治区、市招收本科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3000余人。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智能电气、数字创意设计、数智商科、国际服务与贸易、旅游与体育健康”八大专业集群,更好地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注重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面向未来、服务产业、技术引领、能力导向、持续发展”为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163N”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数智+”为基本路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构建“通识教育+专业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三层递进的能力导向课程体系,以“创新”为核心,形成“用-创-应”创新性应用型课程教学新模式。专业及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市场营销6个专业获批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4个专业被评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云计算和服务器应用》《逆向工程技术》等10门课程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面向产业链、科技链、创新链和服务链,打通本科人才培养链。基于专业结构优化与专业集群建设,逐步形成自主产业集群,自主产业集群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300余项,自治区级奖项2000余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铜奖3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赛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2机甲大师全国赛超级对抗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赛一等奖2项;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嵌入式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4项。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创新创业建设单位,获批成立自治区众创空间,被央广网评选为“2022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范高校”。

       作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学校坚持把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作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3+1”和“2.5+0.5+1”校企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校企深度合作企业达300余家,获40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当选“全国绿色算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软件信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广西能源电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等6个行业共同体单位。

       学校始终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发展之要。大力推进全过程服务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双全就业”机制,应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多年来均位居广西普通高校前列。学校连续12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学校将秉承“自强、力行、求实、创新”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按照学校“五年提升计划”制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以上数据统计到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