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民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升本专业 本科类型 招生人数
南宁理工学院 130501 艺术设计学 民办 1
南宁理工学院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民办 115
南宁理工学院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民办 10
南宁理工学院 050201 英语 民办 2
南宁理工学院 050303 广告学 民办 40
南宁理工学院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民办 104
南宁理工学院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民办 113
南宁理工学院 080703 通信工程 民办 22
南宁理工学院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民办 138
南宁理工学院 080903 网络工程 民办 44
南宁理工学院 081001 土木工程 民办 992
南宁理工学院 120103 工程管理 民办 314
南宁理工学院 120105 工程造价 民办 693
南宁理工学院 120203K 会计学 民办 127
南宁理工学院 120204 财务管理 民办 104
南宁理工学院 120801 电子商务 民办 46
南宁理工学院 120901K 旅游管理 民办 60
南宁理工学院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民办 3
南宁理工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民办 52
南宁理工学院 130504 产品设计 民办 5
南宁理工学院 120201K 工商管理 民办 66
南宁理工学院 040106 学前教育 民办 479
南宁理工学院 050101 汉语言文学 民办 35
南宁理工学院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民办 1
南宁理工学院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民办 282
考试科目

南宁理工学院

        南宁理工学院前身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创办于2002 年 4 月。2021 年 5 月,经教育部批准确认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现名。学校现有南宁、桂林两个校区,南宁校区位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教育园区,占地1038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76万平方米;桂林校区位于雁山教育园区,占地730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48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功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设施完备的宿舍楼、食堂、体育场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自强、弘毅”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土木工程、财经管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艺术与传媒、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人文教育六大专业群。学校现有37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广西高校特色专业1个,广西转型试点专业群1个,广西民办高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协同育人平台1个,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土木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文理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等教学单位,在校学生24000余人。

       近年来,教师主持、参与的教学、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获得专利22项,出版专著教材42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拥有校外实习基地290余个。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倍受社会称赞、企业欢迎。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英语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90项,省部级奖500余项。近三年,学校平均就业率超过95%,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20年-2023年连续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自治区节水型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广西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全区普通高等学校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等荣誉。2013-2023年,连续被新浪网、新华网、央广网等评为“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创新创业典型高校”“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实力典范民办高校”“综合实力民办高校”“年度综合竞争力品牌高校”“中国标杆型民办高校”等。

       漓水悠悠,书声琅琅;邕江荡波,百舸争流。“十四五”期间,学校按照“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内涵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适应广西-东盟国际性区域发展需要,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地方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