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公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升本专业 本科类型 招生人数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30302 大数据与会计 公办 16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6030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公办 352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30701 电子商务 公办 123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1010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公办 171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10301 动物医学 公办 184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305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办 4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50106 环境艺术设计 公办 198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10201 计算机应用工程 公办 234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40301 建筑工程 公办 298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30202 金融科技应用 公办 36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50107 美术 公办 38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30601 企业数字化管理 公办 7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60205 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 公办 37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10104 设施园艺 公办 4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90101 食品工程技术 公办 188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901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公办 125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30602 市场营销 公办 101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50102 视觉传达设计 公办 106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50103 数字媒体艺术 公办 79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10202 网络工程技术 公办 164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60101 网络与新媒体 公办 38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10304 现代畜牧 公办 239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90202 药品质量管理 公办 85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70201 应用英语 公办 34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40104 园林景观工程 公办 146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10103 智慧农业技术 公办 78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60303 智能控制技术 公办 203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320401 中药制药 公办 287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10102 作物生产与品质改良 公办 105
考试科目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位于美丽的“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2021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合并转设而成,是全国第一所涉农类公办职业本科大学。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创办于2002年,依托广西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雄厚的学科基础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是一所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实力曾在广西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42年,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适应农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曾是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公益一类畜牧综合科研机构,建设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3个,其中国际交流平台1个、国家级平台4个;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团队3个,包括广西肉鸡产业首席专家创新团队、广西牛羊产业功能岗位专家创新团队、广西生猪产业专家创新团队;获批地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1项;荣获地厅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0项,含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66项;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28个;获授权专利65项;通过审定的地方标准46项;出版专著52部;发表科技论文1485篇。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等多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助推中国南方畜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3501.16亩,设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在南宁市大学东路176号,占地面积992.64亩,东校区在南宁市邕武路24号,占地面积2508.52亩。学校设有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育培训学院(广西乡村振兴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畜牧研究院、作物研究院、食品药品研究院等3个科研机构。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38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288人,普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9101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8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19人,“双师型”教师804人。学校共有招生备案专业88个,其中四年制职业本科专业37个,二年制职业本科专业9个,高职专科专业42个。

       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完备。构建了以农类学科专业为主,农工、农经、农管、农文、农艺等交叉融合的“新农科”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已建成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在建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3个,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主持3项,参与2项)。现有广西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与实训基地项目12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获自治区级以上在线精品开放课程4门。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现有农产品加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玉米良种培育中心等13个科研平台。学校依托科研平台,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的水稻、玉米、肉牛肉羊、优质家禽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构建了服务农业强区建设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力量。近三年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4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及广西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20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通过国家审定动植物品种4个、自治区审定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26个,获发明专利授权96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8项。

       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学校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是广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长期以来,学校主动对接服务“三农”,紧密围绕广西“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和打造千亿元产业人才需求,深入开展校政、校企合作,通过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方式,承担国家级“耕耘者”、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青年农场主、高素质农民及广西农业农村干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承担广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等函授学历教育,形成了各层级人才培育、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应用指导、职业技能鉴定、农业职业教育智库建设五大核心版块的乡村振兴服务内容,为广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承担各类各级培训班6100余期,培训学员达25万多人次。近3年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52人,2名获评为“最美科技特派员”,学校获广西科技厅通报表扬为乡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2次。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神针评价”数据,2023年学校在35所职业本科院校中的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名第5。

       学校对外合作特色鲜明。学校是最早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对外合作的单位之一,2002年被农业部确立为“实施农业科教‘走出去’战略试点工作”单位。2004年与老挝政府合作建设中国-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建成农业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境外培训基地,协同国内多家农业公司走向东盟。2012年,学校经农业部批准设立“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学员2600多人次,入选农业部涉外培训合作交流点。学校牵头组建中国-东盟农业职业教育联盟,成功举办4届中国-东盟农业职业教育论坛(交流会),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泰国、香港等国家(地区)20多所高校保持良好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学校着力打造“留学农职”品牌,推动双向留学,累计招收来华留学生180多人,选派1200多名学生出国留学,与老挝东坎商农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老挝分校,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中文+农业职业技能”人才,成立老挝职业教育研究所,建设中老职教合作的科研支撑平台。以中国-东盟现代畜牧技术创新学院和中国-老挝现代农业工匠学院项目获自治区建设项目立项为契机,打造面向东盟教育合作新高地,推进国际农业产能合作和产教融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德技并修,具有“三农”情怀、扎实专业技术知识、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农业农村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单招、对口、中职升本等招生方式、“中高本”贯通培养、校校联合培养、广西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等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教育部首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学校将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职业本科大学,成为区域现代农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心。(数据截止到202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