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公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升本专业 本科类型 招生人数
玉林师范学院 120201 财务管理 公办 40
玉林师范学院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办 40
玉林师范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公办 53
玉林师范学院 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公办 50
玉林师范学院 120902 酒店管理 公办 47
玉林师范学院 50262 商务英语 公办 35
玉林师范学院 120202 市场营销 公办 43
玉林师范学院 40201 体育教育 公办 52
玉林师范学院 40107 小学教育 公办 45
玉林师范学院 40106 学前教育 公办 83
玉林师范学院 90502 园林 公办 42
考试科目

玉林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坐落在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著名侨乡、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玉林市。目前,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3个普通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671人。

        发展历程。学校创办于1945年,原名广西省立鬰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为广西省鬰林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广西僮族自治区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玉林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含广西电大玉林分校)等合并建立玉林师范学院,2003年广西玉林商业技工学校并入。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2016年、2019年、2023年连续三届当选为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联盟理事长单位。2024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含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高教育、留学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700亩,总建筑面积73.7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418.61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版中外文献221万册、电子版图书212万册。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526人。其中,专任教师1169人、正高职称17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人数超过87%,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14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特聘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广西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拥有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群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获批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获批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3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2019年作为广西唯一一所院校入选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名单,2名毕业生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多万“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应用型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学校是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广西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建设有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西应用数学中心、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香料高效利用与质量控制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一批自治区级重点科研平台。学校数学学科上榜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位列全球301~400名,进入中国百强。学校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5项、广西科学技术奖11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

       社会服务。学校主动对接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瞄准玉林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含香料)、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深化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立玉商文化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农村教育研究院、玉林产业技术研究院、玉林市国际香料与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与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共建广西分中心,与自治区科技厅共建中国—乌克兰纳米炭黑联合研究中心,与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共建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与玉林市政府共建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与玉林市人大以及贵港市人大共建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玉林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与兴业县政府成立碳酸钙产业研究院,与玉柴工业园共建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新材料育成中心等。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熔铸“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打造“一山三林三湖三广场”十大文化景点,建设校史馆、桂东南地方文献中心、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桂东南中草药标本馆、东盟教育文化交流展示馆五大文化场馆,获批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等荣誉称号。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越南、日本、韩国等7个国家的21所院校和港澳台地区的5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校多次荣获“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蹄疾步稳推进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着眼于“强师范、重应用、优队伍、厚基础、提层次、建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建成“国内知名、区内领先,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