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公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升本专业 招生人数  本科类型
贺州学院 120204 财务管理 50 公办
贺州学院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42 公办
贺州学院 120103 工程管理 50 公办
贺州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36 公办
贺州学院 120902 酒店管理 50 公办
贺州学院 120901K 旅游管理 40 公办
贺州学院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34 公办
贺州学院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8 公办
贺州学院 040106 学前教育 51 公办
贺州学院 130202 音乐学 39 公办
考试科目

贺州学院

        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地级“全域长寿市”、世界长寿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贺州市。

       1943年,学校前身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在抗日图存、育人救国的时代洪流中诞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贺州学院。2013年、2019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国家发展改革委5G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第62名;连续多年入选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500强,其中2021年、2022年、2024年均位列广西第9名。

       学校现有东、西2个校区,占地面积1367.07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3亿元,馆藏图书180.18万册。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拥有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工程管理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土木工程等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拥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08人,教职工1458人,其中,专任教师106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0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48人,有硕士生导师60人、博士生导师6人。学校2025年面向全国在食品与营养、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三个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大力实施学科交叉融合,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学科和科学研究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与大连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个,先后建成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发及人才培训基地、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广西文艺评论基地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17个,制定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等行业地方标准18个,拥有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承担国家自科基金4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3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部级科研项目50项、省级科研项目284项、横向科研项目1011项,连续9年师均年科研经费超过国家硕士单位授权标准4万元。获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183件。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产教城融合、校政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凸显。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中兴通讯、华为、华晟经世等知名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平台56个,建成“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全国首家“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等行业学院7个。聚焦地方产业升级,建成装配式建筑现代产业学院、碳酸钙产业学院、康养旅游现代产业学院3个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与贺州市各县(区)合作共建村镇学院;与贺州市八步区、昭平县、钟山县分别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社共建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

       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第一批、第二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5个。2019年学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23年学校获评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同时认定为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质量优质校。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1金2银15铜、“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近700项。学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实现金奖、单项奖和集体奖“零”的突破,其中,《扶瑶织梦》项目获得此届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唯一一个“社区治理奖”,学校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先进集体奖。

       学校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开发与保护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品牌。建有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拥有国有备案博物馆2个。其中,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是广西高校首家综合性国有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实体语言博物馆。建有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瑶族服饰贺州学院工作站、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州)联合研发基地;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4项、优秀创作奖2项,“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1项,“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项。获全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国家级项目立项17项,获评202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贺州学院学报》获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语言学研究》《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韩国、越南、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爱尔兰、捷克和波兰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已招收9届国际学生、28批国际语言生,选送42批在校生出国(境)学(实)习。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文明校园”“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6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培育创建单位各1个,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自治区星级党支部69个,贺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清廉广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1个。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自立、求知、求真”校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12月更新)